在人類眼睛的結構中,有一個部位是視神經集結之處,這裡沒有任何的視覺接受器,所以當我們只用一隻眼睛看東西,無法左右相輔相成時,任何影像進入這個區域,我們都看不見。這個點就叫做「盲點」(blind spot)。
有時候為了整合盲點所造成的視覺空缺,大腦會將眼前景象和過往經驗做結合,在我們的記憶中,形成完整的畫面。
人的視覺有盲點,同樣的,在自我認知上也存在著極大的盲點,而最主要的原因,就是「定位」不清楚。
而LQ(Locating Quotient)──定位商數,就是你能否為自己精準定位的法則。這個商數在我們的一生中,比起大多數人所熟悉的IQ(智商)、EQ(情緒商數)顯得更為重要。
LQ到底有多重要?竟能取決一個人是否被世界淘汰?
我曾經輔導過一位中階主管,他擔任主管職務多年,照這個經歷來看,應該是個能力和手腕極佳的人才。可是他的部屬卻一致認為他是個很愛找麻煩的問題人物,所以部屬常常聯合起來反抗他、挑戰他的權威。
就連他的上司也認為他常常處在狀況外,三不五時會給公司帶來困擾和損失,只是礙於兩人相識多年的情誼,不忍心炒他魷魚。後來,這位主管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工作狀態、升職情況、與人溝通方面有問題,才會委託我們,希望我們給他一些專業指導。
在經過一番懇談後,我們發現,他沒有辦法明確說出自己這個角色應該做的事,以及主管對這個職位有何期許,他甚至不覺得自己必須和下屬討論任何專案上的問題,下屬本來就要自己解決所有困境。他之所以會找麻煩,完全是因為下屬沒把事情做好。 這位主管雖然看到眼前的問題,卻對自己的處境完全沒有自知之明,甚至認為自己只是時運不濟,受到小人陷害。
老實說,他的問題已經大到不能只用「盲點」兩個字來解釋,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裡,遇到問題完全不思解決之道,而且會不斷找藉口,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。
其實,就人性來說,多數人都害怕面對自己的缺點,更不願意理性分析自己的缺點。但事實上是,只有認清「你」是誰,有什麼優缺點、在別人眼中屬於哪種人,才能用更宏觀的角度,來為自己規劃出一份人生藍圖。
當一個人完全不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,或是完全感受不到別人的異常反應時,真正的問題就不可能解決。這也代表他們沒有足夠的LQ,缺乏定位的智慧。
定位清楚的你,才是真正的你
每一次我們演講時,都會問台下聽眾一個問題:「你認為自己是個好員工嗎?」
通常,超過半數的人會驕傲的舉起手來;接著,其他本來沒有舉手的人,也會不落人後的跟著舉起手。
我們會繼續問:「那麼,你認為老闆心目中,也覺得你是個好員工嗎?」
這時,舉手的那群人通常會默默把手放下,原先信心十足的表情瞬間消失。
自己認定的自己,和別人認定的自己,通常是有段差距的。你必須要聆聽他人的意見,把自己認定的形象和他人認為的形象結合,才會是最具體,也最客觀的真實面貌。 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:吉姆是個園丁,有天他和朋友在酒吧喝酒、聊天的時候,突然拿起電話,打給鎮上擁有最大花園的富豪史密斯先生。
電話接通後,吉姆清了清喉嚨:
「您好,請問是史密斯先生嗎?聽說您家有一座很大的花園,不知道您目前缺不缺園丁?」
史密斯先生有點不耐煩的回答:
「不好意思,我們已經有一個園丁,沒缺人了。」
當史密斯先生準備掛斷電話的時候,吉姆馬上又問:
「是這樣嗎?可是我希望您能就我接下來的問題稍作思考。您認為他工作表現夠熱忱嗎?他對花草有愛心嗎?他修剪花藝有創意嗎?他對灌溉有一套標準的作業流程嗎?以上這些條件我都有,您確定不考慮嗎?」吉姆提出一連串問題,質疑現任園丁的專業度。
史密斯先生聽完之後,側頭想了一會兒,然後微笑回答:
「這些項目他表現的都還不錯,我很滿意。如果他離職了,我會考慮你的。」
「好,那謝謝您,希望有機會可以到您府上服務。」吉姆露出笑容掛上電話,一回過頭,他身邊的朋友全部目瞪口呆盯著他:
「吉姆,你有毛病啊!你現在不就是史密斯先生家的園丁嗎?」
吉姆在做什麼?他就是在進行對自己「定位」後的複檢,透過各種提問來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現,以及在雇主心中的形象。
因為他知道,光是自認為「自己是個好園丁」還不夠,必須要雇主也有同感,這個敘述才成立。
就因為「定位」需要全面整合自己和旁人對「我」的意見,所以,即使已經有多年巡迴演講的經驗,我在每次演講結束時,還是會做問卷調查,確認聽眾的滿意度,是否和現場的迴響成正比。
根據我們多年的觀察和統計,成功的人都有一個特質:他們自我認定及扮演角色的形象,和他人認為的形象非常接近,很少發生自我肯定但別人卻不認可的情況。
這就是因為他們善於理解和掌握別人對自己的看法,不會隨意否定別人眼中的自己,虛心接受他人的想法,藉此不斷提升自己,擴大自己的眼界及心靈層次。
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,一定有許多自己看不見的優缺點,如果我們不能從別人的反應中找出自己的強項和弱點,並誠實面對,就很難有進步空間。
LQ決定你的競爭力
富蘭克林有一句名言:「放錯地方的珍寶,就是廢物。」
不久前有一篇調查報導說,在職場上表現不佳、遭遇挫折的人,有百分之八十認為自己是鑽石,卻被人當成石頭。
我認為,這些人最主要的問題是自我定位不清和角色定位不清,換句話說,就是LQ不足。
根據一份針對五百位企業主的調查發現,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二十一世紀,想要在各種場合上勝出,至少要具備四種能力:
1.自知之明的能力。
2.自我定位和團隊配合的能力。
3.國際移動的能力。
4.人際關係的處理及影響能力。
在這四大競爭力中同時排名第一的就是「自知之明的能力」和「定位配合的能力」。兩者的結合,簡單來說,就是LQ。
一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的特長後,才有可能把優勢發揮到最大,並運用到職場團隊上,加強自己角色扮演的能力。
但現在一般人所做的卻是在社會的期許下,盲目投入高薪的工作,然後隨時面對能力不足和失業的風險,卻又不住口抱怨自己懷才不遇,沒有識貨的伯樂。 所以,如果你能增強自己的LQ,就能體會到下面的優勢,被當成石頭的機率也將相對變小。
LQ高的人不會自大
自 大的人多半是因為缺乏LQ,完全不了解自己,才會不知道人外有人、天外有天。據說美國股神華倫‧巴菲特(Warren E. Buffett),也曾經因為自大又自以為是的心態,不顧其他專家建議以致錯判美金走勢,導致公司損失重大。而且一直到他承認判斷有誤,公司才停止耗損。
自大的人總是如此,即使面對錯誤也不會輕易承認,結果往往是等到事情無法收拾時,才讓別人來收爛攤子。這在職場團隊的盲點是「小兵自認是大將軍」。
LQ高的人不會自卑
在缺乏LQ時,自卑的人無法客觀判別自己具備的能力,總認為別人比自己更好。他們無法勇敢面對問題,習慣用能力不足當藉口逃避,最後只會削弱自己的競爭力,陷入無能和自卑的惡性循環中。這在職場團隊的盲點是一些位高權重之人,卻沒有將軍的器度及肩膀! LQ高的人,職場規畫較清晰
LQ高的人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優勢,不會在工作不順時就想換老闆,而是會按照自己的特點逐項學習、補強,並好好的運用在自己的角色上。相反的,LQ低的人,因為缺乏事前的自我定位,只能走一步算一步,很難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。
LQ高的人個性圓融
LQ高的人,不但能用比較正確的態度面對自己,在面對別人時也較圓融,而且朋友多。他們會透過和他人的互動來了解自己,並認真聽從勸誡,修正角色扮演的瑕疵,不會因為別人說兩句就生氣,較少和人發生衝突。
LQ高的人比較快樂
LQ高的人因為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麼,並且知道該怎麼演好自己的角色,所以有充滿積極向前的動力,面對困難時不會怯懦、迷失。
LQ高的人抗壓性較好
在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「社會適應不良症候群」,說的就是那些不願意接觸人群,只要面對別人的情緒反應就會產生壓力的人。這就是因為他們不了解人性,及角 色互動中的變換,也拒絕了解他人以做好配合團隊的演出。相反的,LQ高的人,在和人互動中會時時刻刻調整適應,可以在不斷變動的環境中,找到自己的定位, 自然抗壓性高。
~誠品網路書店
人生是一場比賽,
但開保持捷的,
不一定比騎腳踏車的,
先到終點。
沒有精準定位,
搞不清正確方向,
馬力再強,速度再快,
也是白忙一場……
人生成敗取決於布局,
沒有LQ(定位商數),
就算你IQ或EQ再高,
頂多也是別人的棋子,
或者,是一台──
沒有方向盤的保時捷。
在職場上遭遇挫折的人,有80﹪認為自己是鑽石,可是卻被當成石頭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定位不清,換句話說,就是LQ(Locating Quotient)不足。LQ就是定位商數,是自我定位的能力。自我定位愈精準,在職場上競爭力就愈大,也愈容易成功。
其實想要增強LQ並不難,只要你用對方法。人的視覺能力是聽覺的17倍,當文字轉化為圖表視覺化之後,一切變得簡單明瞭。有鑑於此,作者破除市售定位書 籍冗長且繁複的文字說明,研擬出一套獨家定位法則──【大圈小圈】,不論你在職場上遇到任何工作或人際關係上的困擾,只要透過大圈與小圈的分析、歸納、定 位,你的所有優勢、劣勢、機會點,甚至可能會面臨的問題與挑戰,全部一目了然。
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,如果沒有做好定位就貿然出發,就像是隨風飄零的落葉,漫無目的,最後只會成為地上的一堆爛泥;相反的,只要透過本書【大圈小圈】定位法則的幫助,你將是有目標、有計畫,完全清楚自己優勢的子彈,每一發都能精準命中紅心。
作者簡介
江緯辰(Michael)
.現任:
跨國際多所企業訓練顧問及演講名師
4U人際教育學院負責人
4U組織認知應用管理系統創始人
高雄優質生活教育推廣協會顧問
中華身心整體潛能開發協會理事
台北市嘉瀅愛心協會顧問
.經歷:
國家級勞委會企業講師培訓班結業授證
大型訓練演講經驗累積逾10200小時,聽講學員累積逾數萬人
數所大學客座講師
業務行銷及人際關係輔導實務16年
團隊行為模式認知應用教學資歷10年
.專業領域:
4U團隊人際行為模式認知與應用
建立優質團隊與組織經營診斷
企業組織內部講師培訓(I.T.P訓練)
團隊激勵VS.情境領導
傅家義
.現任:
4U人際教育學院副總經理
亞洲多寶綜合開發訓練顧問
潔儀欣業股份有限公司顧問
.經歷:
瑞聯航空業務副理
高雄生物能協會總幹事
國際交流醫科大學預防醫學博士
大型演講訓練經驗累積超過3600小時
組織行銷實務經驗10年
.擅長課程:
傳銷組織經營倍增心法
美容連鎖店務經營管理實務
健康食品及器材之行銷推廣
業務生涯運數觀人術
O।J.T技術傳承教學法
沒有定位系統,再強的飛行員也會墜機
LQ這個詞,聽起來很陌生,但無論在企業、職場、個人甚至家庭中,卻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。
LQ是Locating Quotient的縮寫,指的是「定位商數」,也就是你對自己應該擺放的位子、應該扮演的角色有多少了解。
定位,不只是對自己的生存、事業、工作負責任,同時也是維持大環境平衡的方式。
據說,在二次世界大戰時,德國軍隊裡的軍醫每天都要醫治上百個受傷士兵。其中有一個軍醫親眼看到自己醫好的士兵們,又打仗、又受傷、又被抬進醫務室,最後一個一個死掉。
他心裡十分難過,心想:「既然醫好的士兵們最後還是死,那為甚麼要醫他們呢?」
因為苦思不得其解,軍醫無奈感頓生,於是辭掉了軍醫的工作,打算從此遠離醫界。
但後來有一天,他又下山開始行醫了,朋友問他為甚麼,他淡淡的說了一句:「因為,我是醫生」
因為他從小到大,給自己的定位就是要當個醫生,而醫生的職責就是解救病人的性命。至於士兵依舊要上場打仗,那也是他們的定位,如果沒有將這個任務完成,那些受他們保護的人,也將失去性命。
一個人能夠清楚定位自己,也表示他了解自己的優勢在哪裡,知道自己適合在哪些場合發揮。就像短跑選手不會自以為是的挑戰馬拉松,然後在跑了五百公尺後,彈盡糧絕,把自己累死在路邊。
我曾經聽過一個小故事:
有個猶太青年在一家保險公司做得很出色,老闆希望他能擔任一個重要職務,不過老闆是個天主教徒,所以他也希望這個青年也能改信天主教,只是不管他怎麼說服,青年就是不為所動。
這天,他找來當地最有名的天主教神父,希望神父能幫忙說服他改信天主教。
經過三個小時,神父和青年眉開眼笑的走出會談室,老闆也開心的迎向神父:「親愛的神父,在您的感召下,我們又增加了一名同伴,請問您是怎麼說服他的呢?」
「啊?我都忘記這件事了!不過很抱歉,我們並沒有多一名同伴,不過他剛剛說服我買下了一筆五萬美元的保險。」
這就是了不了解自己定位的差別。
猶太青年十分清楚自己的角色是個「保險業務員」,不論在什麼場合,都會為這個職務全力以赴;而神父卻對自己「說服者」的角色沒有足夠的認同,失敗是必然的。
管理大師彼得.杜拉克曾經說過:「明確、簡單、透澈的經營主張,是每一個成功企業家的特質。」這些企業家從不靠直覺,而是靠著對自己、對手中產業的精準定位和了解,做出最好的決策和經營方針。
但是很多主管最常犯的錯,就是完全不知自己在產業中的定位,一心期待下屬每個月賺進五十萬的業績,但事實上,十萬的業績已經是產業極限。這就好像明明只 能用吸管喝水,卻被主管硬逼著用水管餵水,這樣下來,主管得到的一定是失望,而下屬則會感受到沉重的壓力,最後只能一拍兩散。這就是缺乏LQ而導致失敗的 案例。
其實不只是掌權的主管要懂得LQ定位法則,想要做一個好的員工,也必然要清楚了解自己在職位上的產值、權限和工作內容,做好定位,才有可能發揮所長,並讓大家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,不會自怨自艾。
據說在一次經濟大蕭條中,有家公司決定要裁員,有三種人名列其中,分別是清潔工、司機和倉管。
但他們紛紛表達抗議。
清潔工說:「我們很重要,如果沒有我們打掃,沒有乾淨的環境,你們怎麼能全心投入工作?」
司機說:「我們很重要,沒有司機運貨,產品要怎麼快速又準時的銷往市場?」
倉管說:「我們很重要,要是沒有我們,你連什麼時候要補貨都不知道。」
老闆覺得他們說的都很有道理,決定不裁員,同時告訴全體員工,公司裡的每個環節都缺不得,「大家都很重要」。
這句話激起大家的活力,以自己所處的業務為榮,工作起來特別賣力。這家公司最後不但沒被淘汰,還成為跨國大廠。
如果一個人無法定位自己,連自己有多少能耐、適合做什麼都不知道,個性也不積極,又怎麼能期待別人慧眼識英雄?大筆下注在你身上?
在我的經驗裡,那些自認自己是鑽石,並期待別人把自己從煤灰中挖出來的人,其實都是LQ值極低的一群。
就因為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,才會找不到發展的空間,只能等待伯樂在千百匹良駒中,施捨一個機會給自己。
所以,你是否清楚自己的定位、該扮演的角色、該做哪些事?是否了解自己的優點、缺點?能否完全發揮優勢?就是這本書將幫助你釐清的要點。
不過要注意的是,大多數的人常常會做出錯誤定位,因為太順著自己所期待的劇本走,只重視自己的欲求,忽略了本分上應該要做的事,反而產生嚴重定位不清的困擾。
也有些人因為對自己的認知有誤差,明明只是個小螺絲,卻以為自己是CPU,自以為是英雄,但看在別人眼中,只是個愛現、愛誇張的小丑罷了。最慘的是,當公司要殺雞儆猴時,最先倒楣的就是這種人。
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,這本書中也列舉了「大圈小圈法則」,幫助你認清自己所處的局勢;以及四象限法則,幫助你看清作業上的盲點;利用DISC四分法,找出你的人格特質;用SWOT分析你的競爭力。
只要熟用這些定位法則,就好像在你的腦袋裡安裝了一台GPS衛星導航,隨時都有精確的資料提醒你要往哪邊走,才能得到最後的成功。
目錄
〔序文〕 沒有定位系統,再強的飛行員也會墜機
第一篇 自我定位
1-1缺乏LQ,就等著被世界淘汰
定位清楚的你,才是真正的你
LQ決定你的競爭力
用定位三角形提高LQ值
1-2能認出誰是老大的人,才是真老大
水蛭型員工讓你死得不明不白
貴賓狗型員工只會吃飯不認主人
定位商數——大圈小圈理論
你是大圈還是小圈?
能力不是定位唯一標準
1-3 LQ高的人,才能魚與熊掌兼得
大圈報酬、小圈做事,賺錢才是終極目標
大圈做事、小圈報酬,有夢想才可貴
四大象限,釐清喜歡和應該的界線
1-4比爾蓋茲永遠無法成為老虎伍茲
DISC四分法找出你的人格特質
用SWOT分析你的競爭力
1-5是塊玻璃,就別妄想混進鑽石市場
「懷才不遇」和「時不我與」的真面目
注定無法成為鑽石的十二種徵兆
1-6除非你住月球,否則就學習和人合作吧!
站在天平兩端的人
真話的重要性──幫助自我定位
真話是盲點的避雷針
1-7沒有定位是落葉,有定位是子彈
向內聚焦、向外散光
別到殯儀館賣笑
讓魚看到餌,牠才會上鉤
1-8學不會認錯,就無法成功定位
缺點和盲點
X意願度、Y掌握力的四個象限
承認自己的不足,代表這是最後一次犯錯
第二篇 職場定位
2-1職場變形金剛才是老闆心中的最愛
積極犯錯和消極犯錯
當大圈破洞的時候,小圈該怎麼辦?
地雷和牆頭草的壓力圈
2-2先自我定位,就能擁有明天的財富
在大學生不值錢的時代,要如何脫穎而出?
小圈看大圈的迷思
不要問報酬多少,而是要問能力提升多少
2-3 職場上的COSPAY角色扮演
保齡球定理
好劇本碰上爛演員,一樣沒票房
2-4不會拿小刀的人,別妄想耍大刀
好高騖遠的人有哪幾類
持續累積就是一種偉大
2-5成功屬於懂得自我品牌行銷的人
行銷成功的思維
如何讓自己成為第一品牌
2-6百分之七十的總裁,都是從工讀生幹起的
如何讓自己從小圈變成大圈?
創業的鐵三角
2-7當螺絲釘以為自己是CPU
英雄情結的行為模式
面對有英雄情結的人,老闆通常會怎麼做?
如何調適自己的英雄情結?
2-8成功的關鍵不在才華,而在定位後的態度
彼德.杜拉克的金礦
態度決定你的高度
第三篇 人際定位
3-1LQ低的人,團隊成功率也低
定位不清造成的九種人際衝突
公平和尊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
3-2批評別人前,先檢查自己的視力
你是近視?遠視?白內障?還是青光眼?
要配什麼眼鏡才能矯正視力
3-3別以為你是地球的中心
建立人脈的重要
人脈的公式
3-4朋友是虛詞,好朋友才是真實的
朋友的三種類型
你一生該交的四種朋友
3-5學會先說醜話,才能做人成功
愈愛說好話,敵人愈多
定位不清讓同儕變敵人
人生是一場比賽,
但開保持捷的,
不一定比騎腳踏車的,
先到終點。
沒有精準定位,
搞不清正確方向,
馬力再強,速度再快,
也是白忙一場……
人生成敗取決於布局,
沒有LQ(定位商數),
就算你IQ或EQ再高,
頂多也是別人的棋子,
或者,是一台──
沒有方向盤的保時捷。
在職場上遭遇挫折的人,有80﹪認為自己是鑽石,可是卻被當成石頭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定位不清,換句話說,就是LQ(Locating Quotient)不足。LQ就是定位商數,是自我定位的能力。自我定位愈精準,在職場上競爭力就愈大,也愈容易成功。
其實想要增強LQ並不難,只要你用對方法。人的視覺能力是聽覺的17倍,當文字轉化為圖表視覺化之後,一切變得簡單明瞭。有鑑於此,作者破除市售定位書 籍冗長且繁複的文字說明,研擬出一套獨家定位法則──【大圈小圈】,不論你在職場上遇到任何工作或人際關係上的困擾,只要透過大圈與小圈的分析、歸納、定 位,你的所有優勢、劣勢、機會點,甚至可能會面臨的問題與挑戰,全部一目了然。
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,如果沒有做好定位就貿然出發,就像是隨風飄零的落葉,漫無目的,最後只會成為地上的一堆爛泥;相反的,只要透過本書【大圈小圈】定位法則的幫助,你將是有目標、有計畫,完全清楚自己優勢的子彈,每一發都能精準命中紅心。
作者簡介
江緯辰(Michael)
.現任:
跨國際多所企業訓練顧問及演講名師
4U人際教育學院負責人
4U組織認知應用管理系統創始人
高雄優質生活教育推廣協會顧問
中華身心整體潛能開發協會理事
台北市嘉瀅愛心協會顧問
.經歷:
國家級勞委會企業講師培訓班結業授證
大型訓練演講經驗累積逾10200小時,聽講學員累積逾數萬人
數所大學客座講師
業務行銷及人際關係輔導實務16年
團隊行為模式認知應用教學資歷10年
.專業領域:
4U團隊人際行為模式認知與應用
建立優質團隊與組織經營診斷
企業組織內部講師培訓(I.T.P訓練)
團隊激勵VS.情境領導
傅家義
.現任:
4U人際教育學院副總經理
亞洲多寶綜合開發訓練顧問
潔儀欣業股份有限公司顧問
.經歷:
瑞聯航空業務副理
高雄生物能協會總幹事
國際交流醫科大學預防醫學博士
大型演講訓練經驗累積超過3600小時
組織行銷實務經驗10年
.擅長課程:
傳銷組織經營倍增心法
美容連鎖店務經營管理實務
健康食品及器材之行銷推廣
業務生涯運數觀人術
O।J.T技術傳承教學法
~博客來網路書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