軒軒今年八歲,每天早上上學總是一把鼻涕、一把眼淚,噴嚏打個不停,說話鼻音很重,晚上都張口呼吸睡覺,最近甚至向媽媽抱怨其視力愈來愈模糊,頭成天昏昏的,功課愈來愈退步。媽媽帶軒軒去求醫,醫生診斷是過敏性鼻炎。
引起鼻過敏的原因:
遺傳和體質:
雙親都有過敏症時,罹患率高達75%,單親有達50%
感染:
細菌或病毒及一些微生物作用於組織細胞與引發過敏有關。
氣候、季節:
季節變換在花粉過敏症是很重要。氣溫、濕度、氣 壓、陽光、空氣流通對過敏之嚴重度頗有影響。
內分泌不平衡:
特別是在女性,例如停經及卵巢機能失調,往往增加過敏反應。
大氣中空氣滯留且潮濕處:
如地下室、沼澤叢林中。
過敏原:
常見有塵蹣、黴菌、毛屑、廢氣污染、香菸、化妝品。
典型的鼻過敏症為鼻搔癢,連續打噴嚏、流清鼻水、鼻塞、20%會有過敏性結膜炎及伴有喉頭、耳朵癢。
在局部檢查上可見鼻黏膜蒼白腫脹、鼻腔中充滿水樣鼻漏、鼻部周圍因鼻癢揉鼻子的頻繁增加產生皮膚發紅,下眼皮泛黑水腫,鼻頭上有皺紋,小孩常有習慣性倒吸鼻涕,清喉嚨,夜間咳嗽,睡眠中挖鼻孔而產生流鼻血的情形。
常見的併發症有鼻竇炎、嗅覺障礙、睡眠障礙、下呼吸道功能損害等。近一半的鼻過敏者有鼻竇攝影檢查異常情形。中耳及中耳積水會發生於20~30%小兒鼻過敏者。
另外一個合併症是鼻甲肥大,仍因反覆過敏所致,由鼻孔看進去,只見兩丸肉把鼻孔全塞滿了,吃藥通常沒有太大的作用,要靠電燒、開刀、電射等外科手術治療,使鼻甲腫大得以消除。
過敏性鼻炎的診斷與治療:
除了從詢問病史及局部檢查之外,一些另外的檢查可進一步證實或確定是何種過敏原所引起的症狀。
最簡單的方法是把鼻液取水,一般是以棉花棒或叫病人把鼻涕擤在一張不吸水的紙上,經染色後即可看到嗜伊紅性細胞,就可診斷為有過敏性鼻炎。另外若發現有多形性白血球或脫落變性的上皮細胞時,則要懷疑有細菌感染的可能性。測定血清中IgE抗體濃度,只能知道患者有過敏症,但對何種過敏原,過敏則需要皮膚抗原試驗,鼻內抗原誘發反應及血清中抗原特異IgE抗體檢查來確定。還可以鼻視鏡檢查鼻內部,及做鼻部氣流檢查。
為了確定你孩子的鼻竇是否受到感染,或者是否有增加的腺體及其他情況阻塞鼻腔呼吸道,醫生會對他的頭部和頸部進行X-ray檢查。另外醫生會用一種稱為「耳鼓儀」的儀器來檢查孩子的中耳是否有積水,如無則是正常的,但過敏兒童卻經常發生。
最好的治療方法莫過於遠離過敏原,最常見的有灰塵與黴菌,尤其是臥室。適度使用並保持除濕機、空氣清淨機及冷氣機之濾網乾淨。自身保健方面,可以用溫的生理食鹽水來沖起鼻子或以30~40%的蒸氣吸入,對鼻黏膜有以下的好處:(1)加強黏液纖毛的流動率(2)使黏稠的黏液稀釋(3)緩和受刺激的黏膜(4)加強受傷組織的修復(5)去除痂皮及小的異物(6)改善嗅覺。
醫生最傳統藥物治療是抗組織胺藥,不同的抗組織胺產生的副作用的程度(主要為嗜睡、口乾)各不相同,每個人對每一種抗組織胺的感受性亦不相同,由於用藥後二週至一個月會有肝臟分解酵素的產生,故長期使用時需要不同的抗組織胺替換,但是抗組織胺藥對於充血的治療效果差,所以用充血減輕劑(擬交感神經劑)來減輕腫脹,收縮血管以便鼻腔通暢。
類固醇的使用應儘量在抗組織胺效果不佳者,或鼻黏膜腫脹嚴重者,需以最低有效劑量短期使用為原則,中度患者或持續暴露於抗原環境者則需要加用鼻抗敏噴劑,如類固醇或肥胖細胞穩定劑(intal),但通常需持續用二至三週才會出現效果。
充血減輕劑也製成噴鼻劑,但不要過度使用這種外用充血減輕劑,它的作用只維持很短的時間,接著就會有「反彈效應」,實際上使鼻子充血更嚴重。建議3~5天用一支,不主張使用更長時間。
手術方面(最好在十三、十四歲之後,鼻子發育較為成熟)如矯正鼻中膈彎曲,削減肥厚的下鼻甲甚至鼻竇手術,對於鼻塞嚴重的患者是需要考慮的輔助療法。
~本文摘自成大醫院小兒過敏氣喘免疫科~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